血糖
血糖是血清中的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
血糖的來源與去路
血糖的來源
①食物消化、吸收;
②肝內儲存的糖原分解;
③脂肪和蛋白質的轉化。
血糖的去路
①氧化轉變為能量;
②轉化為糖原儲存于肝臟、腎臟和肌肉中;
③轉變為脂肪和蛋白質等其他營養成分加以儲存。肝臟是體內調節血糖的血糖濃度的主要器官,此外,血糖濃度還受神經、內分泌激素的調節。
血糖多少為正常?血糖升高有什么危害?
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這一范圍,會引起身體的不適,稱為高血糖。
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標準值(mmol/L) | |||
檢測值范圍 | 空腹 | 餐后2小時 | 隨機 |
正常值 | 3.90--6.10 | 3.90-7.80 | 3.90--11.1 |
血糖偏低 | ≤3.89 | ≤3.89 | ≤3.89 |
低血糖 | <2.80 | <2.80 | <2.80 |
血糖邊緣高值 | 6.11-7.00 | 7.81-11.10 | |
血糖高值 | >7.00 | >11.10 | >11.10 |
正常情況下,人體能夠通過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這兩大調節系統確保血糖的來源與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維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遺傳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與環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兩大調節功能發生紊亂,就會出現血糖水平的升高。
持續高血糖狀態會對人體產生很多危害,包括:
◆損傷全身的大、中、小和微型血管。
◆損傷眼睛,可導致失明。
◆損傷腎臟,可導致糖尿病腎病、腎功能衰竭。
◆損傷心臟和大腦,導致各類心腦血管疾病。
◆損傷神經系統。
◆造成肢體殘廢。
血糖升高主要帶來的疾病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胰島素分泌缺陷和胰島素作用缺陷單獨或共同引起糖、脂肪、蛋白質、水和電解質等代謝紊亂。糖尿病主要對眼、心、腦、腎、血管、神經、皮膚等病變的危害。
糖尿典型癥狀:多可出現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乏力等癥狀,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兩小時血糖≥11.1mmol/L即可診斷。
糖尿病患者血糖標準(mmol/L) | |||
檢測值范圍 | 空腹 | 餐后2小時 | 隨機 |
正常值 | 4.40-7.10 | 4.40-10.00 | 4.40-11.10 |
血糖偏低 | <4.4 | <4.4 | <4.4 |
低血糖 | <3.90 | <3.90 | <3.90 |
糖耐量受損 | >7.10 | >11.10 | >11.10 |
糖尿病尤其對周圍血管、神經的危害,主要以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圍血管病變,導致局部組織對損傷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損傷局部組織或局部感染時較一般人更容易發生局部組織潰瘍,這種危險最常見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稱為糖尿病足。這時糖尿病患者不遵照醫囑服藥,不控制飲食和體重,又不監測血糖,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那么下肢潰瘍處就很難愈合,還會引起潰瘍部位皮膚變黑,甚至壞死。嚴重時以截肢手術治療。
糖尿病治療
易感人群:肥胖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人群
傳染方式:無傳染性
并發癥: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性神經病、高血壓、尿毒癥
就診科室:內科、內分泌科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性治療
治療周期:需要終身間歇性治療
治愈率:藥物可控制,不易根治
糖尿病的治療原則
糖尿病教育、飲食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藥物治療。
聯合用藥:
方案1:格列美脲+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果蔬纖維
方案2:瑞格列奈+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B族維生素
方案3:格列齊特緩釋片+蜂膠
方案4:格列美脲+鹽酸二甲雙胍緩釋片+螺旋藻
溫馨提示
要根據自身體重定制合理的飲食計劃,選擇低血糖生成的食物。運動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使身體逐步適應,并在運動過程中逐步提高運動能力。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具體治療及選購請咨詢醫生或相關專業人士。